2019年11月2日19:00,威尼斯欢乐娱人v675“汀蘭”读书会第三期阅读分享会在东陆校区映秋院208会议室开展。2019级民族史专业常璐同学作为主讲,围绕本期分享书目《乡土中国》,紧密结合社会现象及日常阅读积累,就本书作者、主要内容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常璐同学以介绍本书作者费孝通先生生平背景为开篇,介绍了费孝通先生作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早年就树立了“志在富民”的理想,在担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职务期间,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接触社会变革的实际,深入探讨中国农村发展等问题。同时,将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分为1949年以前、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阶段进行解读,为我们再现了今日社会学构建蓝图。接着,常璐同学就书中的“差序格局”部分,从个人、群体和社会三个维度叙述了自己所见、所悟的“差序格局”。之后,结合第二期分享会《金翼:一个家族的史记》中的社会关系问题与自己课外阅读相关文献的积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逻辑结构。最后,以“无讼”一章中的“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一语,引出了对现代中国法律和法庭下乡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图1-1:乡土中国的逻辑结构
阅读分享的意义在于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以多维度看中国。
在后续的交流环节中,除常璐同学外的6位评议人在其汇报基础上,就阅读《乡土中国》一书的感悟进行了讨论交流。
2017级民族史专业的史冏策同学认为,从方法论来说,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一书受到了吴文藻先生社区研究思想和史禄国先生文化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的影响。在分析“差序格局”概念中,结合爱德华·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认为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主导下的农业社会产生了具有界限的道德规范体系与社会结构;而在差序格局主导的乡土社会中,“私交”具有先天性,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关系则成为了中国乡土社会交往的逻辑导向。
2018级民族史专业的李俊同学认为,费孝通先生通过描述和总结“乡土社会”的特色以反映农村为基层的“乡土中国”,将“乡土社会”解释得真实而透彻,同时还影射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许多诟病。在此基础上,她结合时下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对书中“乡土社会”的地方性限制、现代法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这样的研究著作对推动中国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级档案系的王宇灵同学在个人阅读基础上,就“礼治秩序”一章中的“法治”与“礼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国乡土社会应该是“人治”“法治”与“礼治”的互相重合,而不是费老书中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的礼治社会。纵观本章开篇,费老提出了“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这是法治与人治的联系;而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如古罗马的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也是根据社会习惯、传统风尚而制定的,“法”只是将人们心中的秩序原则化成了文字,这是法治与礼治的联系;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来形容“礼”的养成,说明礼还是需要内在的教化和外在的权力去压制,这是人治与礼治的联系。所以人、礼、法三者是互有相通的,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看。
2019级民族史专业的张体红同学认为,《乡土中国》一书之所以“土”,土在语言接地气、土在场景具有乡村气息、土在能够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他结合上一期分享会所阅读的温春来教授的《身份、国家与记忆》一书,认为本书中的“团体格局的伸缩性”和“同心圆”理论与其中“身份意识圈的层累化”概念较为相似,以同样的圈层化来理解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关系未尝不可。最后,他认为在中国社会的多维度下,费孝通先生所描绘的“乡土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那我们所处的另一个社会,市镇社会又具有怎样的特性也是我们应探讨和思索的问题。
图1-2:岭光电身份意识圈层图
2017级档案系的李爱华同学对书中“文字下乡”颇有感慨,她觉得文字下乡正是社会结构所导致的。这是因为,社会缓慢的变迁使得人们安于现状而对外界的冒险、不安、是非都想着尽可能的远离,一味地只想在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事,而不需要文字作为符号象征来为表达服务。久而久之,这种“不需要”也就成为了“不要”。同时,结合自己近期所做的毕业论文,她认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成为主流思想,正是因为社会的这种缓慢变迁——即用礼教和道德便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宣扬的。
2017级民族史专业的龙佳同学表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似乎给了我们更好理解周围世界的视角。以往我们所认为的乡下人的“蠢”和“笨”、外出远门时裹挟着的泥土以及进城农妇见缝插针式的蔬菜种植等,都有根源性的解释。同时,她结合哈尼族社会中的长老制度对常璐同学提出的“法律和法庭下乡”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现代社会中普法栏目的播放以及普法知识下乡等活动,也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而法治中国建设下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的法治化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本期读书会,同学们在常璐同学的带领下对费孝通先生及其《乡土中国》一书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又对现实社会中的现状进行联系反思。同时,联系前三期读书会中相通之处,对社会关系、身份圈层等概念进行了补充解释。最后,对费孝通先生的相关专著《江村经济》《生育制度》《凉山彝家》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和推荐。通过此次读书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有了不同的思考。处于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浪潮中的我们,在回望中国“乡土社会”的同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文化本性。
(威尼斯欢乐娱人v675“汀蘭”读书会供稿)